查看原文
其他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

2017-11-14 王明常等 勘测联合网

来源:《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年7月

作者:王明常,张萍,曾昭发,谭洋,牛雪峰


第一作者简介: 王明常,吉林农安人,教授,博士, 2008 年毕业于吉林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主要从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摘要: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地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但已超出了地理学的学科研究范畴。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高校该学科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师资队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学科重点建设内容,对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测绘; 数据库

  

0 引言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地理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集地理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遥感信息科学、空间信息科学、生态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虚拟现实等学科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1]。该学科具有交叉学科的特征,同时在理论研究上发展迅速,已应用到政治经济、规划、管理、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根据国内院校的学科背景不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专业方向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名称或核心内容,包含信息系统类、数据库与数据挖掘类、模型与模拟类、空间分析类,以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以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名称的基础类、技术应用类,以地图学为核心名称的理论与方法类、技术应用类; 以数字地球为核心名称,以虚拟现实和智慧城市为核心名称,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全球定位系统为核心名称,以全球定位系统为核心名称[2],以及以物联网及室内外无缝定位应用为核心名称。作者在收集和整理了国内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10所大学的最新培养方案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院校在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理念、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材使用、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教学课件、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和监督、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特征,总结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学科点的培养现状,提出了加强研究生培养的条件,为进一步提高该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基础信息。

  

1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分析

  

为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国内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点在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原则上具有一定的共性。注重人才培养的科学性、整体性、创新性、开放性和个性化,德才兼备,坚持走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主,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需要充分发挥多学科协同创新、交叉和综合渗透的优势,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联合攻关能力,加强学科基础研究实力,促进学科交叉渗透以及学科的快速发展[3]。武汉大学坚持“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主旋律”的理念[4],将提高研究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重点,不断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中山大学提出“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与特色领域培育”“专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力强的人才。

  

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科学问题研究、专题问题研讨、学术研究报告等环节,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加强课堂授课与讨论,以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进行考核; 积极组织学生学术交流,包括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形式,通过参加科研项目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

  

在理念上注重基础和应用研究,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突出学生在教学环节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加强学生对前沿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分析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点均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让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并且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进展与动态,掌握地理空间信息工程高新技术及空间数据采集、建库、处理和应用方法等,具备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能力。

  

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以及中山大学要求能熟练阅读外文文献和撰写科研论文,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首都师范大学突出强调创新能力及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的能力。南京师范大学则根据科研课题拓宽培养口径、扩大专业知识面,学习必要的跨学科、跨门类的课程,加强学科协同创新; 南京师范大学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种方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多数学校在研究生培养中采取以导师为中心组成集体指导小组,通过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逐步培养,根据不同专业背景,制订具体的培养方案,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和意义[8]。

  

武汉大学在培养方式上鼓励与校内外专家合作进行联合指导,鼓励双导师制,并积极搭建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合作平台,努力推动联合培养、课程互认、海外实习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进程; 以“质量”与“创新”为抓手,确保研究生教育工作稳中有进,坚持四方面建设培养高素质研究生: 一是科学谋划顶层设计,为培育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广搭学术科技平台,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广阔舞台; 三是强化实践育人环节,让研究生在服务社会中创新成才; 四是健全各类奖助措施,发挥评先奖优的激励作用和导向功能。

  

在培养目标上注重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各个高校突出自己的优势基础,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突出导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3 课程设置和实验、实践教学分析

  

课程设置一般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基础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 选修课程包括方向选修课、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必修环节主要是实践实习。华东师范大学也是按必修的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选修的学位专业课来分类。大部分学校是按着这样的分类方法进行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各不相同( 见表1) 。

表1 课程设置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点主要在测绘学、地理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等科学背景下成立申请的。如武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的学科点源于测绘学;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的学科点源于地理学; 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的学科点源于地质学。课程设置主要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研究、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资源遥感、环境遥感、遥感图像处理、地图学等。

  

在选修课上差别较大,主要突出各自的特点: 武汉大学突出其地图学的特点,从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来丰富该学科的特点,明显侧重于地图学方向; 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突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电子政务信息处理的特点; 北京师范大学突出资源、生态、数据获取的特点,明显强调地理学学科方向; 南京大学突出地图学、遥感原理与应用、生态环境变化; 中国矿业大学突出测绘科学技术的特点; 首都师范大学突出地面沉降数据处理、三维数据获取与分析、生态水文学及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特点。

  

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在导师指导下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教学辅导、社会调查、科研实习等,总时间不少于3 个月。参加实习实践的情况要详细填写在实践考核表中,并提交实习总结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科研型生产实习的方式,在定位站从事观测与实验定位研究,老师与部分研究生共同合作,发表有关实习成果。各学校均有提出研究生需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校外的科研实习,以及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辅助教学活动。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有宽广的学科知识和实验途径的交叉学科知识。

  

4 师资队伍与毕业要求分析

  

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导师队伍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8]。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前提。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教学提供重要保障,应具有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学位高、年龄低、产学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该学科形成具有明显学术地位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研究、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资源遥感、环境遥感、遥感图像处理、地图制图等,每个研究方向都有一批高水平的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7]。

  

科研锻炼和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最重要的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为提 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必须从以下方面严格把关:

  

1) 开题制度。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针对科学问题或工程问题。要求研究生撰写论文必须建立在调研、检索资料、可行性论证基础之上的,确保论文选题的正确性、科学性、创新性。

  

2) 论文的过程管理。学位论文建立在理论研究、科学计算和实验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因此,要求研究生必须 以科学、求实的态度,钻研、创新的精神从事论文研究工作,管理部门和导师对论文的研究过程要实施全面监控和指导,确保论文理论正确、数据可靠,使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3) 论文答辩要求。论文答辩是对论文质量控制的最后环节,必须严格把关。答辩前要坚持进行答辩资格审查,以各学科为单位组成答辩资格审查小组,对论文的内容、工作量以及撰写格式及所开发的软硬件进行检查,并进行预答辩。

  

5 结束语

  

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创新教育是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必须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加强实践锻炼,增强创新意识、严把论文质量关,提高学位授予质量;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注重科研锻炼,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

  

各个院校建立该学科的基础不同,各自突出其理论和行业应用的优势,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研究生培养方式。研究生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研究的途径,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应该把其看成是引导学生去探究的一种教育。针对目前研究生培养状态,突出研究生培养的优势:

  

1) 提高研究技能。在学科建设上应突出GIS 边缘和学科交叉的特点,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思考清晰的能力,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能力,文献阅读、评价和综合能力,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

  

2) 加强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需要达到的目的是选择重要科学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两种能力是产生new idea 的条件,也是研究生培养的目标。

  

3) 明确学科方向和目标。凝练科学问题,促进学生培养。使学科建设具有鲜明的行业或专业特色,而且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调动青年教师的主动性,加强国际合作,高素质研究生培养基础是建设一个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5) 重视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教材建设,更重视写出有自己创新性的研究专著。重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强调文理渗透,增设跨学科课程。课程设置以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原则,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建设,因 此,要使教材建设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现阶段合格人才为目的,即对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


声明:勘测联合网转载本文仅限行业学习交流之用,版权、著作权归原载平台及作者所有。

  

参考文献:

  [1] 柯长青,李满春,王结臣. 与时俱 51 29717 51 15290 0 0 4345 0 0:00:06 0:00:03 0:00:03 4344培养地理信息科学拔尖创新人才[J]. 中国大学教学, 2013( 7) : 10.

  [2] 李建新.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点的分布与研究方向[J]. 地球信息科学, 2006,8( 1) : 26 - 28.

  [3] 宁津生. 从测绘学科发展看GIS 专业的学科建设[J]. 测绘科学, 2003, 28( 4) : 1 - 3.

  [4] 周叶中,夏义垄. 以质量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全面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 10) : 6 - 10.

  [5] 刘希山,石磊,房爱理,等.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浅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 ( 15) :158 - 160.

  [6] 田杨萌. 浅谈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22) : 27 - 28.

  [7] 马宏伟,柴敬. 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J]. 煤炭高等教育, 2001( 6) : 60 - 61.

  [8] 郑贵洲,吴信才,郭际元. 建设“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学科的思考[J]. 测绘通报, 2000( 12) : 29 - 31.


推荐阅读

“ 一村一镇一地图” 工程建设研究

新版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系列息国家标准发布

横竖看世界:中国真的在世界的中间吗?
横竖看世界(郝晓光):地图的战略意义在这里

惊!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地图不是真实的?


----------------    推  广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